我之前曾帮一些产品经理朋友牵线给一线 VC 机构,对 VC 工作内容有些了解,尝试回答一下。
风险投资对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推动有多么重要,不言而喻,过去很多年都更多是「站在创业者身后」。随着行业进入下半场,比如在 2015-2016 年眼花缭乱的 O2O、出行、本地生活、在线旅行、视频、电商等领域超大型并购投资,以及外卖、出行、O2O 等上百亿的烧钱大战中,都活跃着多家风险投资机构的身影。「资本」正从幕后走向前台长沙创业项目,更大程度地影响这个行业。
# 有何优势?
国内多家一线投资机构的 VP、MD 和 Partner,不少都曾经是产品经理。我觉得产品经理(PM)和投资人(VC)之间,有这几个共同点:
# 有何挑战?
上面说了 PM 和 VC 的相似之处,这也是 VC 机构愿意找 PM(主要是工作经验不超过 5 年的稍年轻的 PM)转行过来的主要原因。但是,从产品经理到投资人,本质上还是完成了一次比较大的职业转型。
打个比方来说,产品经理(创业者也是)如同游泳选手,要带领项目团队做得出色,得到市场和用户的认可长沙创业项目,深耕市场力争上游是共识,切换赛道的成本很大;投资人如同教练,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全局视角,不需要自己下水参与游泳比赛,主要职责是发现谁的加速度更快,就给他提供更多补给(钱以及加油呐喊)助他成为 No.1 的选手捧起奖牌。就算看到有人腿抽筋要淹死了,也不会伸出援手救他。投资人也不会死守一个赛道,基本上你问一个 VC 看什么赛道,他都会告诉你我同时看 A B C… 甚至更多。
有一个产品经理朋友转去做投资之后,我问他感觉如何,他说「之前做业务时的很多积累(比如几十个人团队的管理能力),在投资人的身份上其实用上着了。做投资更需要管住自己的手,投完就是买定离手」。
除了上面说的角色转换,还有就是对事情掌控面的转变。
这里简单介绍一下 VC 机构的运行模式,按行业里比较流行的说法分为募、投、管、退四个核心环节,也有 VC 讲「看得见、投得进、帮得上、退得出」。分别是:
从 PM 转过去的投资新人,大概率是分析师/投资经理级别。如果有成功创业/项目退出经历或是知名大厂高管,则可以去做 EIR(驻场企业家)或 Venture Partner(投资合伙人)。在上述四个核心环节中,新人 90% 以上时间精力都会在「投」这个环节,实际上能做的决策比较有限(取决于不同的基金风格和模式),这跟优秀产品经理要掌握全局的视角不太一样。
之前看到一个数据(未经考证),说行情最好的时候,VC 市场上的投资经理人数跟京东快递员差不多,小十万的规模。随着市场遇冷、不少人民币基金募资困难,这一数字应该降低了不少。
总结一下我的个人观点:随着下半场「新常态」开启,尽管有上述两个职业的相同点,但跟其它赛道的机会类似,产品经理转行做投资人的挑战会越来越大。哪怕只是看互联网公司内的局面,前产品经理的黄金时代也渐行渐远。
2. 投资工作重点是销售、谈判和商业判断,投资从业经验可加深行业思考
本答案作者:胡天硕鲜榨语感合伙人,前星河互联高级投资经理
别
来源【全网营销】自媒体,更多内容/合作请关注「辉声辉语」公众号,送10G营销资料!